云班课软件使用方法
云班课登录app安卓版怎么看班号?
一、教师可直接访问并查看班级课程编号。
二、作为助教,您将以助教角色登录班级课程,并能够查看相应的课程编号。(此方法有效解决了我当前的问题,非常出色。)
重要提示:一旦退出班级课程,重新进入后您的成绩记录将得以保留。(因此,若不小心退出了课程,无需慌张,可以慢慢处理。)
三、在蓝墨云平台上,通过教师发布的互动课程页面,我们同样能够看到蓝墨云班级课程编号。
云班课登录app安卓版考试切屏会有记录吗?
云班课考试期间,系统不会记录切屏行为(详情可咨询官方群组)。
然而,建议考生避免使用手机的开发者选项来启用分屏功能,因为这可能会导致系统不稳定。
在手机上进行考试时,若使用分屏功能,有可能会被后台检测到。监考老师将即时接收到关于考生切屏的警报,因此一旦发生切屏,监考老师将立即察觉。后台的切屏行为会被记录,一旦超过设定的次数,系统将强制考生交卷。
教师能够配置考试监控设置,以追踪手机上的异常操作,如应用切换、退出以及分屏等。教师可以设定异常行为的次数上限;一旦达到该上限,系统将自动执行交卷操作。
常见问题
怎么找回密码?
1. 通过邮箱找回密码:如果您在注册云班课时填写了正确的邮箱,可以在云班课登录页面选择“忘记密码”,然后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邮箱,点击“发送验证码”。接着,登录您的邮箱,查看云班课发送的验证码,输入验证码并设置新密码。
2. 通过手机号码找回密码:如果您在注册云班课时填写了正确的手机号码,可以在云班课登录页面选择“忘记密码”,然后输入您注册时填写的手机号码,点击“发送验证码”。接着,输入验证码并设置新密码。
3. 联系客服找回密码:如果您无法通过邮箱和手机号码找回密码,可以联系云班课官方客服,提供您的账号信息,客服会帮助您找回密码。云班课官方客服电话是400-900-6610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为了保护账号安全,找回密码后建议立即更改密码,并加强账号安全设置,
云班课软件介绍
云班课app是一款免费的课堂互动教学App,融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教学工具。云班课app专门为移动环境下的教、学而设计。拿出您的手机,下载安装云班课App,开启您的全新移动教学体验吧!
云班课软件亮点
【轻松管理】
任何移动设备或PC上,您都可以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,管理学生、发送通知、分享资源、布置批改作业、组织讨论答疑、开展教学互动。
【互动教学】
任何普通教室的课堂现场或课外,您都可以通过云班课app随即开展投票问卷、头脑风暴、作品分享、计时答题等互动教学活动。立刻反馈,立刻点评。
【移动学习】
您发布的所有课程信息、学习要求、课件、微视频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移动设备上,从而让学生的移动设备从此变成学习工具,不再只是社交、游戏…
云班课功能介绍
即时高效互动反馈
教学活动:支持投票、问卷、讨论、答疑、头脑风暴、测试练习、分组任务、作业等10余种形式,结合智能标签、智能批改、智能语音加分等功能,提升课堂活跃度。
互动场景:教师可发起举手发言、抢答挑战、分组竞赛等活动,学生实时参与,系统自动记录积分,增强参与感。
课程资源推送提醒
资源类型:覆盖Word、PPT、Excel、PDF、MP4、MP3、图文页面、网页链接等格式,支持云教材嵌入。
智能推送:通过消息提醒和二次提醒功能,确保预习、复习资料准时触达学生设备。
新型教学模式支持
以学生为中心:支持JITT(适时教学)、翻转课堂、混合式教学、BOPPPS、PBL(项目式学习)等模式,推动教育创新。
AI个性化教学:内置“小蓝”助学模块(智能答疑、知识点推荐)和“小墨”助教模块(作业批改、学情分析),减轻教师负担。
过程性激励与评价
学生激励体系:通过经验值、六维成长勋章、挂科预测等机制,激发自主学习兴趣。
教师评价体系:提供魅力值激励、教学报告、学习报告、汇总报表等功能,一键生成平时成绩,支持数据驱动的教学调整。
云班课软件特色
跨平台兼容性
支持Android 4.4及以上系统,适配手机和平板设备,同时提供网页版(需360/搜狗/QQ浏览器极速模式或谷歌浏览器),满足多场景使用需求。
大数据与学情分析
系统详尽记录学生学习行为,生成数字教材学习评估报告,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。例如,针对高频错题设计专项练习,提升教学效果。
免费与易用性
永久免费(签约院校及云教材用户),仅需承担网络流量费用。界面设计简洁,操作流畅,支持批量上传资源、智能定时推送等功能。
云班课更新日志
v5.3.5 版本
修复已知问题,优化用户体验
v5.3.0 版本
1. 修复私聊消息可能无法查看的问题
2. 新增团队教学功能,老师们可以共建班课啦!
3. 优化测试题目中表格的显示
4. 修复在 Android 11 系统上拍照可能闪退的问题
v5.2.5 版本
1. 优化测试活动图片显示
v5.1.0版本
1. 新增轻直播/讨论功能
有用
有用
有用